11日,68岁居民祝爱新推窗见景,晨光洒在彩绘墙上的飞云瀑布上;拱门下,新铺的沥青路面倒映着古银杏树影,几位银发老人坐在白龙井景观池旁的石凳上唠家?!?/span>
西塞山区源建里社区通过党建引领、文化赋能和群众自治的多维治理模式,居民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园。
危路改造顺应民心所向
时间拨回2024年汛期。顺山势而建的源建里路在暴雨中化身“悬河”:预制板裂缝里钻出野草,水流裹挟泥沙冲垮路基,最深积水没过膝盖。社区党委书记胡志刚的巡查记录本里,这条危路被标记了17处红叉。
转机源于去年9月。借力西塞山区“三位一体”民生工程政策,源建里社区争取到一大笔改造资金。施工队进场首日,老党员祝宏旺带头抡起铁锤说:“我家柴房先拆?!?0户居民紧随其后,3天清出千米通道。
“治水先治心。”区城建局负责现场施工的工程师蹲在箱涵基坑前比划图纸:570米新筑地下排水系统取代露天明渠,40处雨污混接点完成精细改造。
当最后一节混凝土管涵嵌入山体,居民老陈感慨地说:“再也不用半夜蹚水避险了?!?/p>
文化赋能建设美丽家园
去年秋日午后,20多位老人挤在临时议事棚?!扒交嬉稍破俨??!薄鞍琢挡荒芏??!薄致凵?,工矿集团退休工人汪盛和掏出老照片——50年前源建里古银杏树下,青年工友们举着搪瓷杯合影。
这些声音最终凝固成社区的文化基因:600米沿街墙面成为本土风情彩绘,矿车、铁轨元素穿插山水画卷;废弃配电房变身怀旧茶馆,陈列着居民捐赠的矿灯、老票据;3棵百年银杏被环形步道环绕,树池刻着“1958-2024时光年轮”。
“改造不是涂脂抹粉,而是帮老人守住记忆。源建里本是源华煤矿建的职工宿舍区,后来成为老街区?!焙靖崭徘交嫔系陌琢⒎稍破俨妓?。当网红主播举着奶茶在工业风墙绘前直播时,留守老人第一次在抖音上看见自家门牌。
这条老年人口占比超一半的老街,正成为城市更新的诗意注脚。
“两长四员”激活治理末梢
暮色中的源建里路迎来特殊巡查队。路长谢会国打着手电检查井盖,小花园园长吴小华弯腰修剪月季残枝,他们胸前的“四员”(卫生保洁员、安全巡逻员、矛盾调解员、事务监督员)标识在路灯下清晰可见。
这支队伍的诞生源自一场“意外守护”。施工期间,谢会国带着4户居民自发成立“护路队”,连续8个月劝阻违停车辆、看守建材。社区顺势建立“两长四员”机制,通过居民自荐推选,赋予热心居民“管事”名分。如今5名小花园园长分管26处花坛,路长们手绘的车辆疏导示意图,让乱停车的投诉归零。
“比制度更珍贵的是人心?!焙靖盏氖只锎孀鸥腥嘶妫罕┯暌?,一位7旬园长冒雨疏通排水孔,商户主动为巡逻队提供热水……
当社区将“两长四员”纳入西塞山区“1+4+N”治理体系,老工矿区的自治基因正裂变出惊人能量:源建里改造后,邻里纠纷几乎没有了;居民自发组建9支志愿服务队,管理好家园,为居民做好服务。(记者 刘艳新 通讯员 汪敏 曹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