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施工围挡、破拆路面、土方开挖、铺设管道……连日来,西塞山区沿湖路十五冶、十七中段,下陆区106国道与铁山交界处、东方大道与铁山交界处等路段,随处可见市政工人紧张又忙碌的身影,他们正在对积水点进行改造。
城市内涝、道路积水是困扰群众出行的烦心事。今年,我市将18处城市内涝积水点实施改造动态“清零”,列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,以进一步提升城区雨污管网排放能力,增强城市韧性,筑牢城市安全生命线。
据了解,今年我市实施改造的18处城市内涝积水点分别为:大桥辅助路五金巷、黄石大道华亿塑胶供销部、沿湖路十五冶段、沿湖路十七中段、杭州东路泉塘段、广州路与扬州路交会处、岳家坳路实验中学门前、东方大道与铁山交界处、106国道与铁山交界处、发展大道车管所段、发展大道汪洋社区前、月亮山路隧道口段、金山大道信博段、金山大道光谷段、金山大道文理学院段、东方大道松园湾段、鹿獐山大道交警铁山中队门口段及铁贺路货运六公司段。
错综复杂的管网组成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一个“神秘世界”,而隐藏在地下的雨水管道就跟人的肠道一样,管道通畅,排水才能通畅。
之前,我市已启动“防汛模式”,对道路积水隐患点位开展排查,动态更新积水点及责任人台账,疏通地下“毛细血管”,对辖区内雨水管道“摸家底”,完善“一点一策”抢排预案。目前,18处城市内涝积水点改造、250公里以上管网疏浚工作都正在有序推进。
汛期来临前,随着项目全面完工,城市的“血脉”将更加畅通无阻,居民生活也将愈发安心、舒适。
近年来,市市政部门积极探索“一点一策”整治措施,针对城区不同积水点“对症下药”,先后完成了黄石大道(南京路口)、公安路铁路桥处、湖锦路、大漆路有色段等70余处积水点改造、消除,提升了易积水点位的排水能力,为防汛抢险工作争得了更多的时间。下一步,市市政部门将依托“城市生命线”排涝指挥应用场景建设,维护现有积水点水位监测设备,增设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21处,筑牢城市道路防汛安全屏障,营造安全、畅通、整洁的出行环境。(记者 丁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