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官方,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,同城附近200元学生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明创建 > 文明村镇

枫林镇:文明星火耀乡村 产业生态两相宜

发布时间:2025-06-18  来源:黄石文明网

  夏日的枫林镇,青山含黛、稻浪铺金,黛瓦白墙的古民居与新刷的沥青公路交织成画,彩绘文化墙与溪畔垂柳相映成趣。日前,枫林镇再度荣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称号。这座鄂赣边陲小镇,正以文明为笔,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  文化铸魂 文明乡风润民心

  枫林镇的文明底色,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。

  在坳上古民居群,百年木雕窗棂在晨光中投下斑驳的影子,诉说着岁月的故事;在文化礼堂,枫林车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持彩灯,“农耕与祈?!蔽璩鲂率贝姆绮伞?/p>

  近年来,枫林镇党委、政府以文化惠民为纽带,在24个村建造农家书屋和文化礼堂,藏书超10万册的图书室成为村民的精神粮仓。

  “以前农闲时打牌搓麻将,现在到文化礼堂学政策、看演出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!”坳上村村民柯善乐笑着说。该镇组织开展“湾组夜话”,深入田间地头,用乡音土语宣讲政策法规。每逢节假日,文化礼堂成了“欢乐剧场”:腰鼓队、采茶戏、广场舞轮番上演,文明乡风浸润千家万户。

  更令人欣喜的是,文明创建催生村民“自觉行动”。在水源村,村民谈际全组建“德源采茶戏剧团”义务演出,惠及群众上万余人次;在坳上村,“最美庭院”评选让家家户户争当模范,门前花坛、屋后菜园成了“邻里风景线”。

  产业赋能 特色经济富口袋

  枫林镇的文明创建,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。

  在地心大峡谷,钟乳石奇观与地质科普牌相得益彰,让前来打卡的游客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;在扬旗研学基地,孩子们体验农耕,感悟“粒粒皆辛苦”。近年来,该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文旅产业,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,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。

  在农业发展上,枫林镇以“一村一品”为抓手,倾心打造吴茱萸(俗称腊米)、油茶、杂柑等特色产业。其中,坳上村种植面积达4万亩,成为全国最大的吴茱萸种植基地。“一亩地能产200斤干果,每斤收购价20元,仅这一项,家家户户年收入就翻番!”村民柯金昌算了一笔账。“枫林腊米”畅销全国,“土特产”变身“金招牌”,带动千余户村民增收。

  在工业上,枫林镇以“归雁经济”激活产业发展活力。该镇4000余名手艺精湛的焊工返乡创业,创办压力容器精密制造科创园,园内入驻企业16家,年产值达2.8亿元。

  生态筑基 绿水青山可“生金”

  枫林镇在强化生态?;さ耐?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
  作为劲牌酒厂水源地,翟湾泉、座溪泉常年水质达标,为酒业提供天然原料。

  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,该镇新改扩建公路230公里,刷黑路面达120公里,实现“村村通公交、户户通硬化路”。樟桥村、大畈村等村庄通过拆违治乱、绿化美化,建成生态宜居示范点。彩墙灰瓦、绿树成荫,“垃圾分类有人管,污水统一处理,环境越来越好!”村民陈宝荣为村里的变化点赞。

  镇域内网湖湿地核心区,每年吸引数万只候鸟栖息,成为热门旅游景点。沿湖村村民依托网湖湿地资源,发展起生态垂钓、民宿餐饮等产业,致富之路越走越宽?!拔颐羌纫鼗ぢ趟嗌?,也要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。”镇党委书记马细芳说。

  治理提效 共治共享聚合力

  枫林镇的文明创建,始终以“群众参与”为核心。

  在坡山村,“刘时粘工作室”为村民调解家庭矛盾、宣讲政策法规,“爱鸟护飞队”守护飞鸟与湿地;在坳上村,“吴茱萸合作社”带动村民抱团发展,技术共享、市场共拓。

  枫林镇党委、政府通过“党员联户”“积分制管理”等机制,发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、志愿服务,500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第一线。

  “文明创建不是政府‘独角戏’,而是‘全民大合唱’。”村干部柯晓芳介绍,村里设立党群议事厅,大事小事村民商量着办;“数字乡村”平台让村民实现在线反映问题、参与监督,实现共建共治共享。

  该镇将以文明创建为引擎,深化“地质+产业”融合,打造鄂赣全域旅游示范镇;同时推进压力容器产业升级,力争五年内产值突破10亿元,让文明之花结出更多幸福果实。(通讯员 罗元